影像
三岔口
2007
《三岔口》的概念来自于一部同名的中国传统戏曲,对历史文本的重新解读,让我获得一种不同的方法去延续我的工作,同时,通过将历史作为某种时间的维度,如何与今天的社会产生新的关系?在《三岔口》这段戏曲中,我们看到了通过对身体与行为的重新设计,使这个空间充满了互相矛盾的共时性,为了被观看,或者说被他人观看,空间必须保持正常的被观看的条件(亮度,体积。。)但是,在这个被观看的行为中,表演者必须自我认定为是在黑暗中进行,在一种“正常”的空间,身体被分割为双重性。他们必须在对方的指引下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两个事实并列在空间里,一个是在黑暗中的身体如何相互产生反应;另一个是这种反应如何被他人完全的观看?《三岔口》的借喻更多的是来自于关于显现与隐藏;时间的压缩和空间的重叠,而不是它特殊的民族喻义和对传统的崇尚。
它给予我某种启示,如何在相同的空间展示不同的秩序?如何去建立一个“看得见”与“看不见”并存的现场?也许是一种连接方式?在这里,身体作为一个基本元素,又作为一个关糸的平台,每一个身体都不同程度的被“其它”所决定,这些“其它”包括历史、文化以及基础教育,这些“其它”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正如“埃柯”所言,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可能存在一部百科全书。当我们努力的去扮演我们“自己”的同时,我们不同程度的使用了“他人”的知识与经验,或者可以说我们只是在传递某种“他人”的经验,甚至我们仅仅是一个承接过去与未来的经验的中介,“我”可以作为个体出场,但同时,又被纠缠于完全不同的知识之间的关联之中,他们总是存在于这样一种灰色的状态,就像词与物的关系一样,话语方式与身体之间总在处于这种不确定和充满了暧昧。是否有一种可能,可以更为准确的呈现这种“多重秩序”并置的现场?
我想尝试提供一个这样的“现场”,所有的身体都呈现出多重性,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现实的与虚拟的,这些身体既是一个真实世界的物质凭证,也是连接各种潜在欲望的象征,他们既可以作为某一段历史的符号,又丧失了这段历史的具体意义。时间不再是一种线型的记录,今天、过去,不同身份的男人、女人,不同属性的工人、农民——,他们都似乎有他们各自的行为轨迹,但又超越了时间和功能限定,真实的欲望与隐匿的记忆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交叉重叠的网络,他们存在于想象与摸棱两可之中?他们在不同的秩序中保持了相对的统一,在公开中呈现了各自的封闭,在共同的空间中仿佛视而不见,这是个充满了正常与异常的现场,它既是我对于新的影像方式的实验,也是我对我身处的社会现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