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躲闪》(DODGE) 多媒体作品由8分钟影像、2张照片、装置及雕塑组成( Installation、Sculpture、Photo 、Video 8minutes)。
“躲闪”(DODGE)的概念来源于博尔赫斯的《想像的动物》,他宣称理解这个世界的可能性总是不确定的。“躲闪”提示了一种兼备精神和身体同时的状态激起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被遮蔽的和具有颠覆性的方式。在那些日常和反常、习惯和想象之间,用一种信任去上演一种潜在的被唤起的中立状态。不同媒介的组合,包括建筑的片段(在倾斜的摩天大楼的形式中),人类原型,影像投射,摄影,“躲闪”动摇了不同类型之间的界线,创造了一个重构时空的全面的视觉景观。——汪建伟
2006年5月20日——7月9日,在上海外滩3号沪申画廊(Shanghai Gallery of Art,Changhai China),汪建伟举办了个展,展出了多媒体作品《躲闪》(DODGE),由8分钟影像、2张照片、装置及雕塑组成( Installation、 Sculpture、Photo 、Video 8minutes)。
汪建伟 ——— 躲闪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汪建伟是少数始终关注公共与社会和知识综合的艺术家之一。
作为最初受过传统绘画教育的艺术家,汪从90年代中期起就一直从事影像、电影和戏剧方面的创作,被认为是跨学科艺术实践的先锋人物。
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被下放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中国的农民和农村社会问题,同时他的艺术生涯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1985年至1987年他在杭州前浙江美术学院就学期间,深受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和萨特的影响,从而疑惑绘画是否是一个足够表达自己观念的媒介。
1991年,汪完全放弃了绘画并开始进行新媒体的试验,他的第一个影像作品诞生于1995年。1997年,汪成为参加第10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的两位中国艺术家之一。
受米歇尔.福科作品的影响,汪经常使用城市与社会作为大的背景,研究知识、历史、伦理、权力和文化生产之间的复杂关系。
汪建伟无意向观众传达一种连贯的信息,他的情景实践揭示了个人和公共领域的文化生产的众多不同形式。汪这样表述他的意图:“我将自己认作为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观察者,就像我在戏剧工作中所采用的那种方式。我没有兴趣判定我的工作是否属于艺术家的工作,但我总是想将之变为一种试验。”戏剧、表演和新媒体艺术中的多重训练有素的艺术实践在他名为“仪式” (2003) 的作品中表现的尤其明显,该作品曾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英国伦敦的ICA上演,他的影像作品“蜘蛛”“Spider”(2004),为沪申画廊开幕式而特别设计,人物与行为被罩上了网络控制时代特征的面具,显示了信息控制与交往服从的重要性。
他的一个被誉为相对主义的更近期的作品:飞鸟不动(2005),揭示了一个过程的多重阐释。汪使用多种媒介,包括影像、照片及雕塑重新演绎了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空间与时间的“现场”(飞矢不动),并以宋朝的杨家将作为作品的内容,在一个封闭的内部空间内重置了一个流行的动作片的场景,演员被分配不同的角色并被指示去杀死另一个。汪尤其感兴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突然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中断了一个给定的叙事,通过这样来创造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非场所”。对汪来说,历史,如同一种电影结构,只是一系列否定其自身意义的中断的片断,这是理解当今中国历史健忘症的一个隐喻。
“躲闪”(DODGE)的概念来源于博尔赫斯的《想像的动物》,他宣称理解这个世界的可能性总是不确定的。“躲闪”提示了一种兼备精神和身体同时的状态激起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被遮蔽的和具有颠覆性的方式。在那些日常和反常、习惯和想象之间,用一种信任去上演一种潜在的被唤起的中立状态。不同媒介的组合,包括建筑的片段(在倾斜的摩天大楼的形式中),人类原型,影像投射,摄影,“躲闪”动摇了不同类型之间的界线,创造了一个重构时空的全面的视觉景观。
David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