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本展览事关如何让对象扁平相处,平等涌现。在气候变化中,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你也将不得不学着去联合海藻、金枪鱼、雏菊、奥密克戎,去幸存。这样涌现出来的新行动者网络,才是你的未来。在人工地球上,你住,物也将来占领你家。请别忘了你身上有这菌菇性,其实,什么都能成为你的器官,不行,那就学学昆虫、学学疫情期间那个翻墙去拾荒的80岁老太太。你应该成为纸板箱的纸板箱,奥密克戎的奥密克戎,才对啊。
拐入这个会让你一不小心就踩着自己的那个已不大人类的故事的尾巴的白色褶子-屏风后,你会被汪建伟的这组扁平主义作品激烈地排练,像外交官,你将不得不与各种对象作无底线的政治协商,才能脱身。他的思辨主义艺术将带你走出原有的道德和美学,用更大的东西,来评判你当下的作为。
汪建伟把自己的四十年的绘画实践推入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的象征不确定性之中,主动让自己的绘画技术最大程度地接受来自画框外的考验,主动到深度时空和地质历史之中去探险,像赌徒那样,押上了全部的方法论家当,冲进了气候变化下的当代艺术工程之中。他被迫同时像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那样,一个人去顶着人类世的那爿天空了。古生物学、大气科学、地质学、景观学、思辨实在论、绘画方法论、图像制作程序、时间、空间、观念、工具箱、园区消防、艺术工作节律、疫情事故、拆迁传闻等等,都被他扁平地安排进同一个平面之中。
所谓扁平,是指整体并不能总体化它的所有的部分。扁平状态下,总体的特性也并不能超越部分,而是内在于每一个部分之内的,比如,城市的每一个部分也都能与城市平起平坐,而城市是它的每一部分的一种特性。人在每一个点上都与构成他的无数个有机体平起平坐。他的每一个细胞里的线粒体,也都与他平起平坐;一个细胞的本体平面也与人的本体平面平等。
即将在唐人北京第一空间展出的汪建伟的一组扁平主义绘画和雕塑,将以“涌现”为主题。涌现是指整体被压扁到与其各部分同等地位后又互动而产生全新的东西。画面的内容也被认为是这样地涌现出来的。汪建伟思辨地处理了他的艺术对象,又通过他的这一扁平主义策略,逼观众思考他们自己在生物圈内与其它物种、其它对象之间面面相觑、短兵相接时的状态,以便训练他们的伦理上的弹性,在面对人类世风雨时、甚至在地位上羞辱性地被与其它物种或对象拉平时,亦拿得出足够的沉着。这种扁平主义式伦理弹性,将是气候变化下的人类的救生圈。
——陆兴华(哲学家、策展人)